随着全球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城市人口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如何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及宜居的家园,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近年来,对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处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
厨余垃圾含水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也容易腐烂变质,产生渗滤液和臭气,并易于产生病毒和致病菌,造成病菌的传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面对每天城市居民产生的成千上万吨的厨余垃圾,各大城市的市政部门都伤透脑筋。对于厨余垃圾,以往的做法是与其他生活垃圾一道处理,大都是深埋地下,通过生物化解予以处理。但是如此简单处理厨余垃圾实属可惜,让我们来看看国外是如何处理厨余垃圾的。
美国:推广厨余垃圾粉碎处理机
厨余垃圾是美国第二大垃圾来源,但只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4%。这是由于美国在厨余垃圾生产量较大的单位和居民家庭厨房积极推广使用厨余垃圾粉碎处理机,将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然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再生循环处理。2009年,厨余垃圾粉碎处理器被列入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目前,80%的美国新建住宅中都装有食物垃圾处理器。
德国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
在德国,同样有严格的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制度。通常所说的“厨余垃圾”,大多属于生物垃圾的范畴,可以收集起来制造肥料,不过煎炸产生的废油属于例外。
《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德国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按照不同的种类和用途将垃圾分为生物垃圾、纸类垃圾、塑料垃圾和剩余垃圾。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在德国属于剩余垃圾,严禁直接倒入下水道,因为不但会加重污水的污染程度,而且油脂遇冷会凝固,日积月累会堵塞下水道。厨房中的剩余的食用油必须将其倒入玻璃瓶内,拧紧瓶盖放入剩余垃圾桶中。德国的厨房多以烤、煮和凉拌为主。炒、煎、炸的东西比较少,一般不存在大量剩油的问题。不过餐厅饭店不一样,如炸薯条需要很多油,德国相关法律规定餐馆和饭店的下水道必须要安装油污过滤系统,对水中的废油进行分离收集,由专门的公司定期来将收集到的废油拉走,送入专门的处理机构实施无害化集中处理。如将其制成生物柴油,最终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再利用。这一切都在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进行。
澳大利亚政府鼓励居民自行处理厨余垃圾
澳大利亚政府鼓励人们自行处理厨余垃圾,而处理的方式则显得十分生态自然:养一桶蚯蚓可以把厨余垃圾变成人们花园中的肥料。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很多城市议会的垃圾处理分类中鼓励和提倡大家建立蠕虫农场的专栏非常多。根据统计,包括厨房食物残渣在内的50%的生活垃圾都可以放入蠕虫农场。所谓“蠕虫农场”是一个装着蚯蚓处理垃圾的桶,款式各异,有放在自己家后院的大桶,也有较小的可以放在厨房里的桶,大多数的蚯蚓桶价格在几十澳币左右。立志环保的制造商往往用100%的回收塑料制造这种蚯蚓桶。买来桶之后,只需要再购买几百条蚯蚓,大概价格在10澳币左右,这样蠕虫农场基本建立。平时在吃完饭、切完菜之后食物的残渣可以直接倒在桶里。蚯蚓消耗这些食物残渣的过程当中所排放出来的液体可以通过蚯蚓桶上的小龙头流出来,作为液态肥料浇灌花园。再过一段时间,所有的食物残渣会变成非常松散和肥沃的渣子,这是蚯蚓的粪便。这些粪便可以堆在家中花园里植物附近,或加水浇灌在植物的根部。在家里边饲养蚯蚓来处理厨房垃圾并制造肥料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媒体被称之为“家庭堆肥革命”。很多家庭,特别是家中有后院的家庭特别热衷于这种既环保又省下了购买肥料、浇灌花园费用的一举两得的做法。